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后广受赞誉。其实,就在中国,也有一个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
她最开始教26个残障孩子学习速滑,整整三个月才教会这些孩子学会系冰刀鞋带。她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儿女”,并把其中3个培养成世界冠军。
这3名特奥会世界冠军在遇到她之前,一个只会脚尖走路,一个时常哭泣无语,一个脾气暴躁易怒……
改变残障孩子命运的人名叫张杰,一位前世界冠军,是冬奥冠军杨扬的师姐,也是26名残障孩子最亲的“教练妈妈”。
成都商报记者远赴3000公里外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采访了这位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张杰。
▲张杰和获奖运动员合影
速度滑冰是七台河一张名片,多个冠军出自这里
七台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距俄罗斯边境直线距离仅为80多公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焦煤生产基地。七台河是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摇篮,奥运冠军杨扬、王濛都是七台河人。可以说,七台河那种得天独厚的冰雪条件孕育了两个奥运短道速滑冠军以及多名国字号选手,现在,这里仍然为国家继续输送着优秀人才。
张杰和丈夫董延海就是七台河培养出来的速滑运动员。七台河拥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就在今年5月,还下过几场小雪,气温徘徊在5至16℃之间。而滑冰,是七台河小孩子们打发冬季时光最热爱的运动。
多次获得冠军,风头正盛因伤含泪退役
5月25日凌晨3点,七台河已经天光大亮,凌晨4点半,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张杰夫妇的家,老旧的一个七层楼小区里,他们的家在六楼。除了夫妇二人和正要中考的女儿,家里还养了两条狗,100来平方米的房子陈设简单,屋内的装饰都是董延海自己动手制作而成。
“我不知道我做的事和《摔跤吧!爸爸》像不像,因为还没时间去看,但一定会去看。”教练员的工作让张杰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她具有东北人的豪爽,“今天事情太多了,这么早见面真的不好意思,有什么事我知无不言。”
1972年出生的张杰生活在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年代,成为速滑专业运动员,是她可以选择的另一条路,在这条路上,她创造过辉煌。
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张杰打破世界纪录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在此之前,她还获得过第15、1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短道速滑赛3000米接力冠军。
然而一年后,这位风头正盛的世界冠军,却因为一次在赛场上的摔倒,就再也没能重返冰坛。环枢关节半脱位,让22岁的张杰含泪退役。
客居日本心系祖国,每每醒来泪流满面
1999年张杰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国内的工作,和已在日本定居的爱人董延海相聚。
客居日本,张杰经历了语言不通的孤寂。为了融入日本社会,张杰开始疯狂的学习语言,在学习中,她了解到日本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关爱,从护理到帮助智障人士自立,日本都有相应的培训,张杰学习了运动康复技能。
十余年间,张杰、董延海夫妻在日本买了房子,董延海也拥有了一家公司,但张杰仍然没有归属感,不仅每年都要回七台河,遇有日本和中国对阵的体育赛事,夫妇二人都一致为中国队加油。每年春节,夫妇二人都会在七台河日报上发表新春贺电,至今他们还珍藏着泛黄的报纸。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每隔两三天张杰总做着同一个梦,她的恩师出现在梦里:“张杰,该起床了,上冰训练!”“张杰,注意起跑、摆臂、向前看!”每每醒来后,她泪流满面。
2014年,年过不惑的张杰决定回到七台河。深爱妻子的董延海也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张杰的决定。
▲左起唐春雷、张杰、高萌、聂双月
状况百出,三个月孩子们才学会系冰刀鞋带
董延海作为特殊拔尖人才任少儿短道速滑特色校总教练,张杰找到了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白兆祥,提出了创建特奥速滑队的设想。张杰做了一名义务培训的公益教练员,她从140多名学生中挑出26人,在这支特奥速滑队伍里,有唐氏综合征4人,自闭症1人,精神障碍、行为障碍、智力障碍16人,听觉障碍5人。
整整三个月,张杰才教会这些孩子才学会系冰刀鞋带。
第一堂上冰课时更是状况百出,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张杰几乎不知所措。1800平方米的冰场上,这些残障孩子或趴着,或躺着,或跪着,或呆立,哭泣声、叫嚷声此起彼伏……张杰孤零零站在中间,此刻,站在冰场上,她告诉自己,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她把孩子们一个个扶起,一个个拥抱,一个个安慰。
张杰觉得,这些孩子是“折翼的天使”,和他们在一起就像是牵着蜗牛散步,最开始很多孩子连一句简单的话都听不懂,张杰只有把语速放慢,然后手把手的教。一些简单动作,得重复无数遍,有时三个月才能教一个动作。
一堂训练课下来,张杰常常累得站都站不住,话也说不出,“给我倒杯水,”在说了一会话后,她轻声对董延海说,此时她的声音更加沙哑,“这几年训练时说的话太多了,咽炎经常犯”。
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器材,称他们为“宝贝”
大多数孩子都很自卑、胆小,爱是康复最好的秘方,张杰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对待每个孩子,平时训练都是鼓励,每次训练都要重复数十次拥抱,每个孩子都有昵称,“我都叫他们宝贝韩宝贝、刘宝贝、聂宝贝……”
为提高孩子们自信心,张杰费尽周折协调各方,创造了很多新训练形式,与正常孩子“融合训练”。夏天冰场休冰,就“以轮带滑”,而张杰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们都叫她教练妈妈。
张杰有一颗童心,训练前总是精心打扮一番,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有时扮演各种小动物,好引起孩子们关注。她还带些小礼物,糖果是最平常的奖励,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小惊喜中投入训练。
之前完全是义务,张杰没一分钱工资,还开着自家车接送孩子,孩子们每次都喜欢在车上脱掉鞋子,所以每次用完车,董延海都说“一股脚丫子味”,不仅如此,张杰为孩子们捐款、买训练器材和生活用品,就自己掏了3万多元。直到开班一年半后,学校才每月发给她2000元训练补助。
1600多篇训练笔记凝聚着点点滴滴的爱
张杰家客厅里,四周墙上挂着孩子们送给她的画。画面稚嫩还有很多错别字,墙上挂不完,但张杰视若珍宝,一口红色木箱里,还有厚厚的一摞。
一开始,张杰就在个人网络空间里记录着训练日记。此后近千个日夜,1600多篇训练笔记记录了孩子们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凝聚了她点点滴滴的爱。
“萌萌哒”高萌不仅有智障,还有脑瘫,话也说不清楚,一直以来只会用脚尖走路。“她的跟键比较短,要康复只能压腿。”为了“萌萌哒”能正常走路,张杰只有狠下心来,一点点的增加“萌萌哒”的康复强度。一个月,又一个月,“萌萌哒”开始自如地滑行了。
张杰15个月的启蒙、辅导、训练,从冰上爬着前行,抱着、搀着、扶着滑行,到冰上飞驰,张杰与孩子们一起摔过、哭过、笑过,换来的是队员们智力改善、情商提高、习惯养成,成了冰上运动健将、生活自理能手。
2年半后,在这群孩子中,有的孩子还是连在冰上转弯都吃力,有的甚至不会转弯,但各种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还有一些竞技成绩迅速提高,甚至可以达到去特奥会竞技的水平。
经过选拔,2017年,16岁的“萌萌哒”高萌、15岁的“小豆包”聂双月、18岁的“大唐”唐春雷,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世界冬季特奥会。
备战40多天身兼数职,孩子们特奥会上揽四金
在成都集训时,又出了新问题。孩子们害怕参赛,拒绝上冰。身高1米75的“大唐”,一听到发令枪就摔跤。张杰伤透了脑筋,想尽办法都没用,还是董延海提醒了她,“他怕这个就训练这个。”用真发令枪反反复复训练,终于解除了“大唐”的心理阴影。董延海还提醒她用英语口令练习起跑,“这点太重要了,如果没这样练习,孩子们肯定得不到奖,比赛时就有外国队员听到起跑后没反应,可能就是因为没练,孩子不知道。”
备战的40多天里,张杰一人身兼多职:滑冰教练、磨冰刀师傅、心理辅导师、器械调修师、队医……晚上,她还得帮“萌萌哒”洗头,挨个耐心地做心理疏导,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
张杰的生日也是在特奥会的赛场上度过。
今年3月21日,张杰和她的“儿女”们顺利出现在奥地利格拉茨特奥会短道速滑111米决赛现场。
赛场上,观众坐满了整个场馆,令张杰欣喜的是,不少留学生来给中国队加油。
“稳住!稳住!稳住!再稳一点!再稳一点!冲线!”张杰的声音在全场的各国加油声里并不响亮,她的嗓子几乎喊哑了。萌萌哒勇夺中国队首金。事后萌萌哒说,“教练妈妈,你的喊声我一直听得见。”这让张杰喜极而泣,
大唐从出发时就落后,他从第四名一路追赶,率先冲过终点。
“小豆包”夺得女子组333米金牌。
这三个孩子狂揽四金两银!
在领奖台下,张杰看着自己的队员欢呼庆祝,看着孩子们在领奖台上代表自己的祖国获得荣誉,张杰无比幸福骄傲。
有歧视,但更多的人提供无偿帮助
张杰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外出,接触社会,“有的人看着我带着孩子走在路上,会大声说,带傻子走路小心点。在外面吃饭时,同一张桌子的人看到我带孩子坐下来,会二话不说端碗就走,只要带孩子出门,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张杰无奈的说。
在张杰回国当智障孩子教练员时,一直有“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只有回来”和“那两口子在国外发财了,回来显摆”两种声音。
对于张杰来说,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在老家生活,想把国外对智障儿童的先进理念用在国内。
这种方法也有了效果,萌萌哒原来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她已经会关心别人;智障四级的大唐比赛结束后开始走上了滑冰助教的岗位;萌萌哒能背7以内的乘法口诀,还打算学烹饪……
张杰感染了身边很多人,董延海已经成了编外义务教练,有的企业无偿提供冰刀,有的企业无偿提供运动服,有的企业捐助了接送车,七台河政府还为冠军队员解决了公租房……
张杰现在一边继续训练,一边筹建技能培训基地。她最大心愿是智障群体能独立生活,那将是给她最好的礼物。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欧鹏 发自七台河市
编辑 官莉
全国服务热线